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2019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信用卡诈骗罪中止是如何认定?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19-10-23 浏览:
导读:近年来,信用卡诈骗案件越来越多。信用卡诈骗是严重的侵害公民财产,损害社会公信、破坏金融秩序、紊乱市场环境的行为。因此,法律对这中犯罪行为的惩罚一点也不手软。2019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信用卡诈骗罪中止是如何认定?信用卡诈骗罪中止是如何认定?下面由大律师网小编为您一一整理相关法律知识,欢迎阅读。

2019信用卡诈骗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2019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信用卡诈骗罪中止是如何认定?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2.恶意透支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构成要件如下:

  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信用卡管理制度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利用信用卡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自然人可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

  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行为人主观上还必须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犯罪不能构成本罪。在此应指出的是,在信用卡诈骗罪的各种行为中,行为人因行为不同,其犯罪故意也各有其特定内容而不尽相同。例如,使用伪造的信用卡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明知是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否则,不能构成本罪。在信用卡透支的情况下,区分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也应当从行为人的故意内容来分析,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则是恶意透支,反之,则是善意透支。

2019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

2019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信用卡诈骗罪中止是如何认定?

  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不满5万元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在5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伪造后又使用,使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多次使用信用卡进行诈骗屡教不改,因其诈骗行为造成他人公私财物的巨大损失,或者因其行为造成恶劣的影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在50万元以上,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为常业的,属于累犯、惯犯或多次作案的,具有多个情节严重的情形的,因其诈骗行为造成他人特别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利用诈骗财物进行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的,或者因其行为造成特别恶劣的影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对于恶意透支的信用卡诈骗,其追诉起点高于其他几类,为1万元。而且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2019信用卡诈骗罪中止是如何认定?

2019信用卡诈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信用卡诈骗罪中止是如何认定?

  1、必须在犯罪过程中停止犯罪。即在犯罪预备或者着手实行犯罪过程中,也就是在犯罪未完成之前停止犯罪。如果犯罪已经得逞,则不存在犯罪中止的问题。

  2、 必须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里包括两种情况:

  (1)自动放弃犯罪。

  是指犯罪分子在着手实行犯罪之前,主动放弃犯罪意图,停止着手实施犯罪,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放弃继续犯罪,中止犯罪行为。放弃犯罪是出于行为人的自由意志,而非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如果是出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或者不敢把犯罪进行下去,被迫把犯罪停止下来,则不能视为犯罪中止。

  (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是指犯罪人在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后,犯罪结果发生之前,主动放弃继续犯罪,并主动采取措施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促使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如真诚悔悟,认识到犯罪可耻,洗手不干;因被害人哭泣、求饶,而产生同情、怜悯之心,不忍再加害于人;慑于法律的威严,惧怕受到刑罚惩罚;原有的犯罪欲望已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满足或已经消失等。引起犯罪中止的不同动机,反映了犯罪人悔悟程度的差别,但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这样规定,体现了我国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

  因为犯罪中止不仅客观上没有发生犯罪结果,而且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才使犯罪结果未发生,犯罪分子在犯罪中悬崖勒马,对社会是有益的。因此,法律对中止犯的处罚,采取了“应当免除”或“应当减轻”的从宽处罚的原则。这也是考虑到对犯罪分子判刑的目的在于改造罪犯,既然犯罪分子自动放弃了犯罪,又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说明犯罪分子的人身危险已经消除或者减弱,罪犯已经悔罪,容易接受改造,处理上应当进一步从宽;同时,规定较轻的处罚,有利于鼓励犯罪分子中止犯罪,以减少犯罪的社会危害。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