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法律对预防网络数据泄露有何具体规定和要求?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2-15 浏览:
导读:法律对预防网络数据泄露有着明确且严格的规定,旨在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法律规定了数据处理者应遵循的安全保障义务,包括但不限于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数据泄露,同时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追究制度。

法律对预防网络数据泄露有何具体规定和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企业或组织在处理网络数据时,必须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措施,如: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与审计、采用加密等技术手段保护数据安全、制定并实施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及恢复策略等。此外,还需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数据安全保护意识。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21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要求,履行下列安全保护义务,保障网络免受干扰、破坏或者未经授权的访问,防止网络数据泄露或者被窃取、篡改。”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1条也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个人信息泄露、篡改、丢失的,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用户能否因网络数据泄露向企业索赔精神损失?

用户因网络数据泄露向企业索赔精神损失的可行性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企业是否存在过错:根据侵权责任法的规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如因过错导致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果企业未能履行信息安全保护义务,例如未采取必要安全措施、对已知漏洞未及时修复等,可认定其存在过错。

2. 用户实际遭受损害:用户需要证明由于企业泄露其网络数据,确实对其造成了精神上的损害,例如焦虑、恐惧、名誉损害等。

3. 损害与泄露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用户需证明其所遭受的精神损害是直接或间接由企业的数据泄露行为所引起。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明确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二条要求网络运营者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确保其收集的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毁损、丢失。若违反该规定导致用户权益受损,应依法承担责任。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利用信息网络侵害人身权益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八条指出:“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以及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当满足上述条件时,用户有权就因网络数据泄露造成的精神损失向企业提出索赔。但在实际操作中,此类案件通常较为复杂,涉及证据收集、因果关系确定等多个环节,建议在律师指导下进行权利维护。

法律体系对预防网络数据泄露给予了高度重视,并通过详细严谨的规定明确了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企业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强化网络安全防护,切实保护好网络数据,否则将面临严厉的法律责任。对于任何涉及网络数据泄露的行为,我国司法机关都将依法严惩,以维护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温馨提示』了解法律知识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解答,请点击咨询按钮,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