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犯罪如何矫正?
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对于未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犯罪行为,我国法律并未选择单纯的惩罚手段,而是着重于预防与矫治。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关于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明确规定了对有严重不良行为或触犯刑律但因年龄原因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应由其监护人或者其他人员负责管教;必要时,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强调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要求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形成综合性的预防和矫治机制。
具体矫治措施包括:司法行政部门设立的工读学校、少年管教所等特殊教育矫治机构,对涉案青少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矫治;社区、家庭、学校等多方联动,提供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生活指导等服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塑社会适应能力。
青少年犯罪与年龄认定有何法律依据?
青少年犯罪与年龄认定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刑法规定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即不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八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准确判定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实际年龄是确定其是否应承担刑事责任以及适用何种刑罚的关键环节。对于年龄的认定,通常以户口簿、出生医学证明等有效证件记载的时间为准,必要时可以通过骨龄鉴定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辅助判断。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对于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经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确实无法查明的,应当推定其没有达到相应法定刑事责任年龄。”
3. 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八条:“对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有争议的,应当按照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文件认定。无法查清的,可以按照骨龄鉴定结果认定,并将骨龄鉴定意见一并附卷。”
针对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我国法律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其再次走向犯罪道路。这既体现了法律的人文关怀,也符合国际上对青少年犯罪处理的先进理念。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和措施,强化社会协同治理,确保青少年犯罪矫治工作的有效实施。
『温馨提示』遇到法律问题不知所措?大律师网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法律服务,让专业律师为您解答疑惑,助您顺利解决问题。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