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不执行判决有哪些后果?
1. 行政处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对拒不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行为,人民法院可以予以罚款、拘留。
2. 信用惩戒:依据《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拒不执行判决的个人或单位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影响其贷款、出行、就业等方面。
3. 强制执行: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拍卖等强制执行措施。
4. 刑事责任:如果情节严重,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可能面临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
2. 《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无能力执行是否犯罪?
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其行为是否违反了刑法的规定,以及其在实施行为时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无能力执行,通常指的是由于各种原因(如疾病、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导致的行为人无法履行已经生效的法律判决或裁定。这种情况下,无能力执行本身并不直接构成犯罪。
如果无能力执行是由于个人财产状况确实困难,没有能力履行赔偿或其他义务,这在法律上被称为“无力偿还”,这不是犯罪行为,但可能会导致信用记录受损,或者在民事诉讼中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如果行为人有执行能力但故意逃避执行,这就可能涉及到刑事犯罪。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是否有能力执行并有意逃避,才是判断是否构成犯罪的关键。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诉讼参与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
以上法律规定了对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行为的法律责任,但并未规定单纯的无能力执行为犯罪行为。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不仅会遭受法律的制裁,也会对个人或企业的社会信用造成严重影响尊重并遵守法院判决是每个公民和法人的法律责任,任何逃避或抵制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