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轻微肇事逃逸后,若双方协商不成,受损方应及时报警,由交警介入处理。
交警会根据事故现场的勘查、调查情况,确定事故责任,并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
逃逸方通常会被认定为承担全部责任。
受损方可以凭借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和收集的证据,如事故现场照片、视频、医疗票据、维修发票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逃逸方赔偿医疗费、误工费、车辆维修费用等。
若逃逸方行为构成刑事犯罪,司法机关还会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
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轻微肇事逃逸一般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尚未构成刑事犯罪,因此通常不会留下案底。
在政审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对个人的过往行为进行严格审查,包括是否有违法记录等不良记录。
虽然轻微肇事逃逸本身不构成刑事犯罪,但这一违法行为可能会让政审人员对其诚信和责任感产生疑虑,从而在政审中产生不利影响。
特别是对于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聘用、军校招生、征兵入伍等需要严格政审的场合,轻微肇事逃逸记录可能会成为政审不通过的原因之一。
轻微肇事逃逸协商不成后的处理方式以及其对子女政审的影响,是交通事故处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当事人应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条款和司法解释,严格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发生肇事逃逸等违法行为。在面对交通事故时,应保持冷静、依法处理,以维护自身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