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风云榜

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如何明确正当防卫的界限?

来源:法律风云榜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6-28 浏览:
导读:正当防卫的界限一直是热门的争论点,对于如何才算正当防卫法律一直存在模糊的界限。新《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指出正当防卫免处罚、重划未成年人惩戒红线。同时新《治安管理处罚法》从防卫行为性质、限度认定、特殊防卫情形、执法规范等方面明确正当防卫的界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解读。

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如何明确正当防卫的界限?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从打破“未成年人违法不拘留”的刚性惯例,到重构“被殴打还手即互殴”的认定标准;从明确“宠物伤人可直接治安处罚”的监管责任,到将高空抛物、无人机“黑飞”等新型风险纳入规制范畴,都与如今大家的生活场景深度绑定。

  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针对社会生活中频发的危险动物伤人隐患,新增了对违法出售、饲养烈性犬等危险动物,以及致使动物伤害他人的治安管理处罚规定,直击现实痛点。

  同时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明确公民对不法侵害行为有权采取防卫性措施,规定包含了几种情形:

  明确正当防卫的合法性:新法明确规定,公民在面对不法侵害时,有权采取必要的防卫措施,保护自身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

  界定防卫限度:强调防卫行为应当在合理限度内,避免过度防卫导致不必要的损害。

  免除法律责任:对于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行为,免除其治安管理处罚责任,保障公民行使防卫权的合法性。

  保护见义勇为:鼓励公民在他人遭受不法侵害时挺身而出,明确见义勇为行为受法律保护,避免因防卫行为受到不当处罚。

  明确举证责任:在涉及防卫性措施的争议中,公安机关需充分调查取证,确保对防卫行为的认定客观公正。

  这些规定明确了公民有权进行必要的防卫,也界定了防卫的合理限度,还特别保护见义勇为行为,鼓励公民在他人遭受侵害时挺身而出。

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如何明确正当防卫的界限?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存在不法侵害。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健康权利的行为,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

  其次防卫行为必须发生在不法侵害正在进行时。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不能苛求防卫人。

  防卫人必须认识到不法侵害正在进行,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而采取防卫行为。如果“事先挑拨、故意挑逗他人对自己进行侵害,然后以制止违法侵害为名对他人加以侵害”,即“防卫挑拨”,则不具备制止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是以防卫之名行不法侵害之实的违法行为,不能认定为正当防卫。

  再者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对于多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既可以针对直接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也可以针对在现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

  最后防卫行为必须在必要合理的限度内进行,否则就构成防卫过当。在判断是否超过必要限度时,要综合考虑不法侵害的手段、强度、危害程度以及防卫行为的方式、造成的后果等因素。如果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则构成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