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和规范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参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结合机械工业的特点,国家经贸委于近日制定了《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范围
本标准参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对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目的是使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控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本标准适用于有以下愿望的机械工业组织:
1、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危险及危害的因素;
2、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3、保证遵循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向社会表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原则;
5、谋求外部机构对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注册;
6、进行自我评价并公开评价结果。
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旨在帮助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适用程度取决于机械工业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业务活动的特点、危险性、复杂性。
二、术语和定义
1、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2、审核 audit
判定活动和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能够实现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验证过程。
3、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4、危害 hazard
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
5、危害辨识 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6、事件 incident
造成或可能造成事故的事情。
7、相关方 interested parties
与机械工业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有关的个人或团体。
8、不符合 non-conformance
违背作业规程、规章或管理体系要求可能造成伤亡、职业病、财产损失或作业环境破坏的问题。
9、目标 Objectives
期望达到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要求和标准。
10、职业安全卫生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保护职工在作业过程中免受职业性伤害,以及保护国家财产免遭损失的活动。
11、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system
为实现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目标,通过完善的工作机制以保证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计划、规划的实施、评审和持续改进的有机整体。
12、组织 Organization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
13、绩效 performance根据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目标,组织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危险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效果。
14、危险 risk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环境和状况。
15、危险评价 risk assessment
对危险程度分析计算、确定危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过程。
16、安全 safety
不受损害并不受可能被损害的威胁。
17、可承受的危险 tolerable risk
组织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将危险降低至可接受的程度。
18、安全性评价 Safety assessment
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组织的生产作业安全性进行预测和度量。
19、本质安全 intrinsic safety
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20、危险因素 dangerous factors
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21、特种与危险设备 Special and dangerous equipment
由国家认定的,因设备本身和外在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事故,并且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人身伤亡或重大经济损失的危险性较大的设备。
22、特种作业 special work
由国家认定的,对操作者本人及其周围人员和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险因素的作业。
三、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素
1、一般要求
组织应建立并有效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2、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组织应有经最高管理者批准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以阐明整体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宗旨和方向。方针的发布、实施与修改应符合程序。
最高管理者应遵守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对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作出承诺。
方针必须形成文件,并传达到每个员工,使之清楚自己在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保证付诸实施。
3、计划
(1)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组织应参照《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以下简称《安评标准》)或其它科学方法,制定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及方法,做到:依据作业场所情况确定危险级别;与运行经验和控制危险的措施相适应;明确培训需求和生产运行控制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监测,保证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内容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危险性作业;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特别是特种作业、临时用工、外来人员的活动;组织内或由外部提供的机械、电气、热工、易燃易爆等特种与危险设备设施;组织内的建构筑物、工艺工装、工模夹具、产成品、原辅料等危险建筑物;劳动卫生及作业环境,特别是有毒有害作业场所。
在确立职业安全卫生目标时,组织必须考虑危险评价和控制结果,并对此形成文件。
(2)执行法律、法规的要求
组织应严格遵守现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将现行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传达到全体员工和相关方。
(3)目标
组织应制定各内设机构的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目标。制定工作目标的原则: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行业职业安全卫生方面的法规、规章;优先考虑消除与控制重大危险和危险因素;组织的规模、经营、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等应符合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
组织应制定并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内容包括:确定计划期内职业安全卫生目标和各项指标;规定各内设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与责任;计划期内实现目标的方法、资源配置、专项经费、时间、责任部门和人员等。组织应定期对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进行评审和检查,并根据组织的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的变化情况,及时修订方案,提供给相关方。
4、实施与运行
(1)机构和职责
为有效地实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应依据\'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界定组织内设机构和各岗位员工的职业安全卫生职责和权限。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是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应当为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计划、实施、控制提供人力、财力和技术保障,对组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负全面责任。
组织应在最高管理层中任命1名副职分管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并明确其承担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分管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副职负责组织建立、实施与运行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向最高管理者汇报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绩效,并提出改进意见,为评审和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供依据。
组织应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机构,配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人员,并明确其职责和权限。
(2)培训教育
组织应依据员工教育、培训和经历对其能力进行鉴定,员工应具备完成本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任务的能力。
培训教育的形式: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育\';中层以上干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复训教育;班组长教育;变换工种和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教育;复工教育;全员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以及结合实际需要开展的其它培训教育等。
组织应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培训教育制度、通过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遵循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与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要求的重要性;个人行为会对组织的生产、经营和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带来的影响。
(3)协商与交流
组织应建立协商与交流制度,以确保员工和相关方进行有关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交流。
协商与交流活动应有员工代表参加。员工代表的权力和义务是:参与职业安全卫-生方针的制定与评审;参与改善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现状的讨论;了解危害、危险情况和控制措施;了解事故、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情况;听取组最高管理者关于职业安全卫生状况的工作报告;了解组织内职业安全卫生代表和员工代表的组成情况及职责;在安全卫生事务上享有代表权。组织应注意收集和听取相关方对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并及时反馈处理结果。
(4)文件和资料的管理
文件是指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文件等。
组织应制定文件和资料的管理程序。对文件和资料的收发、复制、归档应进行登记,以便检索;文件和资料应根据重要程度和使用范围分类;明确文件和资料管理的责任人;有符合条件的保管场所。
组织应保证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关键岗位得到现行的有关文件和资料。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误用失效的文件和资料。
(5)运行控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相关知识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