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2024年对未成年人的羁押、逮捕、拘留有何特殊规定?

发布时间:2024-03-08 13:35:00 浏览:0
  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羁押、逮捕、拘留有着特殊的规定和程序,体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权益的特别保护。相较于成年人,对未成年人采取强制措施时必须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原则,严格限制并谨慎适用羁押、逮捕等严厉措施。

对未成年人的羁押、逮捕、拘留有何特殊规定?

1. 特殊审批制度: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69条,对未成年人实施逮捕,应当报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批准。这种严格的审批制度旨在防止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逮捕措施,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2. 优先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刑事诉讼法》第280条规定,对于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尽量适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而非直接羁押或逮捕,除非有法定的必要情形。

3. 羁押期限的限制:在羁押期限上,也对未成年人给予了特殊的保护。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羁押的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一个月,特殊情况需延长的,应由上级人民检察院批准。

4. 通知家属及合适成年人到场:在对未成年人采取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时,公安机关应当立即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亲属到场,《刑事诉讼法》第270条规定了这一要求,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69条、第270条、第280条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羁押与逮捕的法律依据有何不同?

羁押和逮捕是刑事诉讼程序中两种不同的强制措施,虽然都涉及对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限制,但在适用条件、执行主体、程序要求以及期限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1. 逮捕:逮捕是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在侦查案件过程中,对涉嫌犯罪且有证据证明其可能被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认为有必要时所采取的一种剥夺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逮捕的决定权在于人民检察院,执行权则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通常是在案件事实基本查清,证据确实充分的情况下实施,具有较强的惩罚性和预防性。

2. 羁押:羁押则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已被拘留或者逮捕的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审判或者发生社会危险性,依法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状态。羁押是对已经采取了拘留或逮捕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诉讼过程中的持续约束状态,其目的在于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

【法律依据】

1. 关于逮捕的回答要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条至八十二条,明确规定了逮捕的条件、决定和执行程序

2. 对于羁押的规定,则主要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三条至第九十一条,明确了羁押的原因、审查批准程序、期限及其变更、解除等具体规定。

逮捕是一种针对特定严重犯罪嫌疑人的强制措施,而羁押则是在已采取逮捕或拘留措施后,因诉讼需要继续限制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两者在性质、目的和程序上均有不同。

我国法律法规对未成年人的羁押、逮捕、拘留等强制措施做出了明确且细致的规定,力求在打击违法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作为专业律师,在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案件时,我们应严格遵守这些特殊规定,切实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对未成年人的羁押、逮捕、拘留有何特殊规定”的疑问,如需进一步的法律帮助,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