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AI侵权时责任划分的标准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2025-04-02 17:15:05 浏览:0
  AI侵权是指在使用人工智能(AI)技术或产品时,因违反法律法规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AI技术或产品在开发、训练和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使用到大量的数据、算法和模型等,如果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如专利、著作权、商标等,就可能构成知识产权侵权。AI技术能够收集、处理和分析大量的个人信息,如果未经用户同意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擅自收集、使用或泄露用户的个人信息,就可能构成隐私权侵权。AI技术还可能被用于生成或传播虚假信息、恶意攻击他人等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肖像权等人格权。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侵权类型外,AI还可能涉及其他类型的侵权,如财产权侵权、合同违约等。

  AI侵权时责任划分的标准是怎样的?

  AI侵权时责任划分的标准主要是基于过错责任原则,并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AI开发者或提供者的责任:主要考察其是否确保了AI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是否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如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要求。

  2、使用者的责任:考察使用者在使用AI产品或服务时是否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以及是否存在过错行为,如恶意攻击或滥用AI等。

  3、第三方的责任:如果第三方提供了数据、算法等支持,并因这些支持导致AI产品或服务出现问题,第三方也可能需要承担责任。

  相关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九条

  为保护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权利人可以采取技术措施。

  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不得以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为目的制造、进口或者向公众提供有关装置或者部件,不得故意为他人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提供技术服务。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避开的情形除外。

  本法所称的技术措施,是指用于防止、限制未经权利人许可浏览、欣赏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有效技术、装置或者部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AI侵权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AI侵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或可能构成犯罪行为。

  一、民事侵权行为

  当AI系统或技术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如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隐私权、名誉权等,且未达到刑事犯罪的严重程度时,通常被视为民事侵权行为。受害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途径,要求侵权者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二、可能构成犯罪行为

  在某些情况下,AI侵权可能构成犯罪行为。例如,利用AI技术进行网络诈骗、侵犯他人隐私并造成严重后果、盗取或滥用他人数据等行为,可能触犯刑法中关于诈骗罪、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等相关规定。此时,侵权者不仅需要承担民事责任,还可能面临刑事处罚。

  【温馨提示】学习法律知识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它能够帮助我们在面对法律问题时做出明智的决策,并维护自己的权益。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问题需要解答,请点击咨询按钮,我们将尽快回复您。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