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图片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洗钱罪在量刑上有何不同?

来源:图片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21 浏览:
导读: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洗钱罪在刑法中均属于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的犯罪,但二者在行为方式、犯罪对象以及量刑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回答角度出发,结合相关回答,阐述两者在量刑上的不同。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洗钱罪在量刑上有何不同?

1.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主要指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的规定,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洗钱罪则更为复杂,不仅包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还包括为犯罪分子提供资金账户、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或金融票据、通过转账或其他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等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犯洗钱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尽管两者都涉及对犯罪所得的处理,但在量刑上,洗钱罪的法定刑罚通常重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这主要是因为洗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更大,它不仅是对原有犯罪的包庇纵容,还可能扰乱金融管理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

如何区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与洗钱行为?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洗钱罪在实践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交叉,但两者在行为方式、主观故意以及涉及的财产性质等方面存在明确的区别。

1. 行为方式不同: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主要表现为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例如,帮助犯罪分子藏匿赃物或转移非法所得。

- 洗钱罪:不仅包括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行为,还包括通过各种金融手段和渠道,将犯罪所得的资金转化为看似合法的资金,如通过开设多个账户、频繁转账、投资房地产等方式使非法资金“洗净”。

2. 主观故意内容不同: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行为人仅需明知是犯罪所得并意图掩饰隐瞒即可。

- 洗钱罪:除了明知是犯罪所得外,还需有使其合法化的目的,即改变其非法来源属性,使之看似来源于合法途径。

3. 涉及财产性质要求不同:

-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所针对的是已经明确的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 洗钱罪:除了包括犯罪所得,还可能涉及任何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犯罪活动的财产,包括但不限于毒品贩卖、贪污受贿、诈骗等犯罪行为的所得。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12条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进行了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1条对洗钱罪进行了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二)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洗钱罪,需要结合具体案情,对照法律规定,从行为方式、主观故意和涉及财产性质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

洗钱罪中的“明知”要素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中是否存在?

在涉及洗钱罪的案件中,"明知"是一个重要的主观要素,它指的是行为人对于其所处理或者转移的资金或财产属于犯罪所得有明确的认知和了解。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中,如果行为人“明知”这些财物是犯罪所得,仍对其进行掩饰、隐瞒,那么就构成了洗钱罪。"明知"不仅包括明确认知,还包括应当认知的情况,即根据行为人的知识水平、职业经验以及当时的具体情况,行为人应当能够认识到其处理的财物为犯罪所得,但仍然实施了掩饰、隐瞒行为。这种情况下,司法实践中也将其认定为"明知"。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掩饰、隐瞒,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明知:(一)知道他人从事犯罪活动,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二)没有正当理由,通过非法途径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的;(三)没有正当理由,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财物的;(四)没有正当理由,协助转换或者转移财物,收取明显高于市场的手续费的;(五)其他可以认定为明知的情形。” “明知”这一要素在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的行为中确实存在,且在判断是否构成洗钱罪时起着关键作用。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洗钱罪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交集,但各自侧重点和构成要件有所不同,从而导致了量刑上的差异。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区分这两种犯罪,既有利于维护法律公正,又能有效打击相关犯罪活动,保障社会经济秩序的安全稳定。

【温馨提示】以上是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和洗钱罪在量刑上有何不同”的解答,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如果您需要更深入的法律咨询,请登录大律师网进行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将为您提供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祝您一切顺利!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