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涵盖多种罪行。交通肇事罪较为常见,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表明,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构成交通肇事罪。
对于过失犯罪的量刑,法律依据具体罪行和情节严重程度而定。以交通肇事罪为例,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过失致人死亡罪,通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若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二款,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相较于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的法定刑通常轻很多,这是因为过失犯罪主观恶性相对较小,行为人并非积极追求危害结果发生。
从法律定义看,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核心区别在于主观罪过形式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故意犯罪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
与之相对,《刑法》第十五条明确,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行为。
二者在法律后果上的差异体现了刑法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根据《刑法》第十四条第二款,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而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