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逃逸行为导致一人以上重伤且负主要或全部责任,将直接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致人死亡,则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肇事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也将面临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同时驾驶证将被吊销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这些法律条款明确体现了交通肇事逃逸后果的严重性,不仅涉及刑事责任,还包括行政处罚和驾照吊销等后果。
肇事逃逸被抓后,赔偿流程需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相关法律条款。
由承保机动车强制保险的保险人在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再由承保机动车商业保险的保险人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予以赔偿;若仍然不足或者没有投保机动车商业保险,则由侵权人(即肇事逃逸者)赔偿。
赔偿范围涵盖人身损害赔偿和财产损失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以及车辆维修费用、施救费等。
双方对赔偿有争议,可先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受害人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借助法律强制力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违法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还会让肇事者面临法律的严厉制裁。了解肇事逃逸的严重后果及赔偿流程,有助于公众更好地认识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及应对措施。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