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的退休领取金额通常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及可能的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构成,具体计算需遵循以下规则:
1. 基础养老金计算
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反映个人缴费水平与当地平均工资的相对关系。
缴费年限越长、缴费基数越高,基础养老金越高。
2.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体现“多缴多得”原则。
个人账户余额由个人缴费及投资收益积累形成,退休后按月分摊。
3. 其他影响因素
养老金计算还可能涉及视同缴费年限认定(针对改革前未实际缴费但可认定工龄的情形)、缴费指数调整(如部分地区对低收入群体缴费基数下限的保障)及政策性补贴(如高龄津贴)。
过渡性养老金旨在弥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中人”(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人员)因制度衔接导致的待遇差异,其计算需遵循以下原则:
1. 适用范围与认定条件
过渡性养老金适用于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前参加工作、并轨后退休的人员。
认定需满足“视同缴费年限”条件,即改革前未实际缴费但可认定为有效工龄的年限(如国企固定工、机关事业单位人员)。
2. 计算公式与参数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通常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过渡系数由地方政府根据改革成本与保障水平确定(一般介于1%-1.4%之间),体现对改革前贡献的补偿。
3. 与基础养老金的衔接
过渡性养老金与基础养老金共同构成统筹养老金部分,但二者计算依据不同:基础养老金反映实际缴费贡献,过渡性养老金则补偿制度并轨前的历史贡献。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