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民事法律

经济法律

刑事行政法律

涉外法律

公司专项法律

其他非讼法律

试析职业中介人才队伍建设历史现状和开发管理

来源:大律师网 法律知识 时间:2015-01-21 浏览:0
导读:陈训贤(福建省劳动就业中心) 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属于就业服务范畴,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一定培养和训练的专业人才,才能使人职匹配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潜能。笔者结

陈训贤(福建省劳动就业中心)

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属于就业服务范畴,也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这方面工作人员需要经过一定培养和训练的专业人才,才能使人职匹配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潜能。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回顾我省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开发管理等问题谈些粗浅认识,以期与同仁商榷。

(一) 我省职业介绍机构和队伍的历史沿革

一、职业介绍的产生和发展

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就业问题,同时,也非常重视和关心职业介绍队伍建设和发展问题,1950年3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布了《福建省关于失业工人在国营、公私、合作企业中介绍就业暂行办法》,决定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等市进行开展失业工人介绍工作,各类企业和机关单位不能自行招雇人员,需要雇工时由劳动部门或职业介绍所在已登记的失业人员中给予推荐介绍,推荐原则为先城市后农村,先技术工人后普通工人,先失业人员后其它求职人员,先本地失业人员后外地失业人员。推荐成功后,由雇用单位与被雇用人员签订契约。契约签订后,经劳动部门批准后生效。职业介绍所介绍失业、求职者就业及提供其他相应的服务,不收取任何费用。是年5月,福州、厦门根据原劳动部下达的《市劳动介绍所组织通则》和《失业技术员工登记介绍办法》,成立了劳动介绍所,负责失业登记和就业介绍。凡企业招聘员工,先向劳动介绍所申请,由劳动介绍所推荐合格的技术员工应聘,企业雇佣后,向劳动介绍所备案。1951后8月,省财政经济委员会发出《失业救济、劳动调配工作的几项规定》,失业工人必须由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统一介绍,自1957年开始,由于执行了进一步劳动力统一调配、统一招收等政策,职业介绍工作自行停止,机构撤销和人员解散。1961年后,社会上闲散人员增多,上述4市又恢复重建劳动介绍所,1963年6月,南平市新建劳动介绍所。上述5市共配备13名专职干部,这些干部都是从各条战线上优秀职员中选用。1961年至1963年,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机构精简,压缩职工。随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造成工厂停工,学校停课,特别是“文革”期间,解决城镇就业的主要途径是上山下乡,因而职业介绍工作也就无法开展,逐渐销声匿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改革号角吹响,劳动制度改革也随之展开,职业介绍工作重新开始。同时,随着整个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就业制度也逐步由统包统配向市场导向就业机制转变,政府提出了“在国家统筹规划指导下,劳动部门介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三结合”就业方针,打破了一次分配定终生的旧的用工体制,努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市场就业新路子,尤其是早在1994年,福建省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同年,在福建省的太姥山召开一次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研讨会,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福建省职业介绍机构和队伍的发展,从业人员逐渐增加,最高峰时职业介绍机构达到13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4000多人。

二、职业指导的产生和发展

按照职业介绍工作的性质,在职业介绍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有职业指导工作内容,主要内容有就业制度、政策法规、供求状况、职业分类、职业设计、求职技巧、工资价位、社会保险、用人标准、心理咨询、素质测评等方面知识的介绍。早在本世纪初,我国一些学者和教育界人士及一些民主党派人员,为解决当时学生毕业即失业和工商业急需人才之间的矛盾,借鉴国外经验,首创职业指导工作。1916年清华大学校长周素梅先生首先在本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实施职业指导工作,是我国最早职业指导工作的倡导者,1919年中华职教社在社刊《教育与职业》第15期发行了《职业指导号》,是我国最早倡导职业指导工作的社会团体,1927年该社在上海率先成立职业指导所,是我国一个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专门职业指导机构。中华职教社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职业指导方面的探索工作,包括编写职业指导资料、提供职业信息,开展职业咨询和职业介绍,进行职业培训等等,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由于改革开放之前,一直实行“统包统配”的办法,缺乏应用市场手段配置劳动力资源的机制,职业指导没有什么发展,80年代初,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雏形逐渐显现,职业指导工作也随之兴起,1994年9月国家教委颁发《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在初高中课程中开设职业指导课的要求。1994年10月原劳动部颁布了《职业指导办法》,要求在所有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机构中均要实施职业指导工作。从此,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已从科学研究领域进入社会实践,从科研成果转化为对职业介绍工作有实质性帮助和推动的效果,对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引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用人单位选聘合格劳动者等方面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二) 我省职业中介队伍的现状分析

一、职业中介队伍建设初始阶段

1999年之前,职业中介队伍建设和发展滞后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没有一套职业中介人才的成长、培训、使用、考核、教育、晋升等管理办法。特别是作为与劳动就业密切相关的职业中介人才队伍,如何进行培养和教育更是一片空白,这支队伍的人员来源五花八门,素质参差不齐,各类大中专院校也没有开设这方面专业,进行定向培养和教育,劳动保障部门为了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偶尔举办1-2次短期培训班,也是自编教义,凭感性认识授课,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职业中介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降低了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特别是直接影响职业中介的成功率。

二、职业中介队伍建设实现质的飞跃

1999年起,为了加强职业中介从业人员的培养和教育,提高职业中介机构管理队伍政治、业务素质,以适应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对职业指导人员实行国家职业资格就业准入制度,并根据这个职业的性质和特点,组织制定了《职业指导人员国家职业标准》和一套培训教材,这个《标准》和《教材》是在有关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既有高度的理论概括,又是前几年实践工作的总结,这套《教材》和《标准》的出版,完全改变了以往凭经验凭直觉的工作方法,使职业中介队伍的培养和教育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我省劳动保障部门十分重视和珍惜这个成果,加大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力度,迄今为止,共举办6期职业指导人员培训班,全省有483人参加培训,组织三期职业指导人员全国统一考核鉴定,全省有226人参加考试。主要有四个等级,即职业指导员、助理职业指导师、职业指导师、高级职业指导师,通过率近70%,对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申报条件和学历把关。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标准、统一教材、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统一证书,保证了从业人员质量和证书的含金量。鉴定的主要内容有:理论考试、实操考核(论文答辩和案例撰写)和综合评定。每门必须达60分才能颁证。2001年3月劳动保障部又组织了首次全国高级职业指导师考试,我省有6人取得了高级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劳动保障部又组织专家编写一本新的辅导教材《中国劳动力市场对策和实践》,并从首次参加全国高级职业指导师考试撰写的案例中,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论文,编写了一本《职业指导典型案例》,加大了理论工作的研究力度。目前,我省持职业资格证书人员共有157人,其中职业指导员20人,助理职业指导师44人,职业指导师82人,高级职业指导师11人。平时工作中我们要求这些人员要亮证服务,规范运作。按照劳动力市场“十五”发展纲要,到2002年底所有职业中介机构的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凡是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人员不得从事这项工作。

三、职业中介队伍建设存在困难的问题

虽然加大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力度,加快了专业培养的步伐,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职业中介人才培养、教育、使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在人们思想观念中,许多人错误地认为什么人都可以从事这项复杂的工作,以至于大大降低了职业中介队伍人员综合素质;二是职业中介人员社会地位低下,他们的辛勤和有价值的劳动往往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实际上职业中介人员的辛勤劳动是十分有价值的,是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巨大贡献,大的方面可以促进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有机结合,小的方面可以改变求职者一生;三是在管理体制和社会政策导向上没有 一套体现价值取向和吸引优秀人才的导入机制,使许多优秀人才不愿意在这个行业工作,不利于整个队伍的结构改善,综合素质也难于提高;四是缺乏一套正确评价职业中介人才标准,这个标准是全社会承认,不是某一个部门认可,并且这种劳动报酬应该与其所做贡献相联系,所持证书与待遇相挂钩;五是对职业中介人才在建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下,对社会贡献舆论宣传还不够;六是目前职业中介人才数量少,质量差,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有待发展和提高。上述这些都直接影响和妨碍职业中介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三)专业培养

一、 职业中介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热爱本职工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熟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一定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原理知识;了解和掌握职业种类和分类;能够随时了解和掌握职业发展趋势和方向。

1. 职业中介人员应有社会责任感

职业中介工作是一项十分光荣的职业,也是社会性、综合性、政策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肩负着党和政府赋予的就业重任,直接负责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负责具体人职匹配,所以职工业中介人员必须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追求业绩的前提下,应该有奉献的精神,埋头苦干的精神,自觉地承担起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任务,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2. 职业中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就上大律师网,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