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举案说法

编造低俗虚假内容违法吗?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7-29 浏览:126
导读:在网络信息飞速传播的时代,每个人的言行都在虚拟空间留下痕迹,同时也受到法律的约束。近期,“男子假冒女性编造涉黄简历”事件引发广泛关注,这一行为不仅突破道德底线,更触碰了法律红线。下面小编将结合相关法律,厘清此类行为的法律边界。

【案件回顾:男子假冒女性编造涉黄简历被刑拘】

  近日,网络流传某招聘平台一自称“王某香”的“求职者”与招聘方沟通中存在低俗信息。

  很快,该事件就引发了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扰乱了网络空间秩序。

  经查,尹某杰(男,28岁)为发泄个人情绪,在某招聘APP上注册网名“王某香”的账号。

  盗用某社交平台2名网络博主个人照片,并虚构“某广播电视台主持人/DJ”、“播音主持专业”等履历,编造低俗虚假内容。

  目前,属地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尹某杰采取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

编造低俗虚假内容违法吗?

编造低俗虚假内容违法吗?

  编造低俗虚假内容无疑是违法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受法律保护。编造低俗虚假内容,若涉及对特定个人的恶意诋毁,如编造某人从事不道德职业等虚假信息,极有可能侵犯他人名誉权,致使其社会评价降低,依据法律规定,侵权人需承担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以及赔偿损失等民事侵权责任。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指出,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如果编造的低俗虚假内容在网络等公共场所广泛传播,对他人名誉造成较大损害,扰乱了正常社会秩序,就可能面临治安管理处罚。

  倘若编造的虚假内容属于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等范畴,情况则更为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将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编造虚假信息罪判几年?

  编造虚假信息罪的量刑,有着清晰的法律标准。

  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一旦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若犯罪行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编造虚假疫情信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民众恐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如抢购物资、人员无序流动等情况,犯罪人将面临此量刑区间的处罚。

  而当造成严重后果时,处罚将更为严厉,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严重后果包括因虚假信息导致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社会秩序长时间严重混乱等情形。

  比如,编造虚假警情致使警力资源被错误调配,延误对真正紧急事件的处理,从而造成严重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犯罪人就会被处以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如果编造虚假信息的行为,虽未直接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构成要件,但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