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举案说法

利用短视频低俗炒作博眼球违法吗?

大律师网 时间:2025-09-05 浏览:126
导读:在短视频盛行的当下,部分创作者为了快速获取流量、吸引眼球,不惜采用低俗炒作甚至发布不实视频的手段。这不仅污染了网络环境,也对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产生了不良影响。很多人对这种行为是否违法并不清楚,下面小编就从法律角度来深入剖析这一现象。

【案件回顾:西安通报5人策划低俗求婚剧本被拘】

  9月4日,陕西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通报5人为推广带货策划炒作低俗求婚视频被行拘。

  2025年8月以来,网名刘增怂、苏建武等5人为吸粉引流、推广带货,共同策划低俗“求婚”剧本。

  通过虚构人设与情节和短视频和直播持续进行炒作,在网络空间起哄闹事。

  当地警方根据群众举报依法立案调查,根据相关规定对涉事5人分别处行政拘留。

  网信部门依据规定启动网络信息服务内容严重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违法账号做进一步处理。

利用短视频低俗炒作博眼球违法吗?

利用短视频低俗炒作博眼球违法吗?

  我国法律对短视频内容生产划定了多重红线。

  依据《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网络信息生产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宣扬低俗、庸俗、媚俗内容”或“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的信息。

  短视频内容涉及虚构人设、编造虚假剧情,则可能触犯《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四条关于名誉权的规定,即“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誉权”。

  此外,《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散布谣言或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025年西安警方通报的“低俗求婚视频炒作案”中,5名策划者因虚构情节、在网络空间起哄闹事,被依法行政拘留,正是这一条款的典型适用。

  刑事追责方面,若短视频内容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则需承担更严厉的刑罚。

  根据《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并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此外,若视频内容涉及侮辱、诽谤他人且达到“情节严重”标准,还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诽谤罪,最高可处三年有期徒刑。

发布不实视频如何追究?

  短视频传播链条中,责任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创作者作为直接行为人,需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若涉及团队策划,则所有参与者均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违法主体。

  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五条,需履行“通知-删除”义务,即在接到权利人举报后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否则将与创作者承担连带责任。

  追责程序通常始于受害人举报或监管部门主动巡查。

  公安机关在立案后,将通过技术手段固定视频传播数据、点击量、转发量等关键证据。

  若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超过5000次,或被转发超过500次,即可认定为“情节严重”,直接触发刑事追责程序。

  此外,网信部门可依据《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对违法账号实施停机整顿、吊销经营许可证等处罚,形成行政与刑事的联动惩戒机制。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