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后工伤保险权益如何处理?
工伤保险制度旨在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的权利。即使员工离职,只要工伤发生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且已被认定为工伤,那么他们仍有权享受以下几种主要的工伤保险待遇:
1. 医疗待遇:包括工伤治疗所需的挂号费、诊疗费、住院费、药费、康复性治疗费、辅助器具配置费等。
2.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按照工伤发生前十二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计算,并根据不同的伤残等级给予相应的一次性赔偿。
3. 伤残津贴:对于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至四级伤残的,如果离职后未再就业,可继续领取伤残津贴。
4. 生活护理费: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第三十九条,《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至第三十四条分别规定了职工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以及具体标准。
非直系亲属能否接受工伤保险转移?
现行的工伤保险制度下,工伤保险权益是与劳动者个人密切相关的,一般不能转移给非直系亲属。工伤保险的主要功能是对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提供医疗救治、经济补偿以及职业康复等保障,其权益具有人身专属性和不可转让性。
具体到“非直系亲属能否接受工伤保险转移”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保险待遇只能由工伤职工本人享有,包括但不限于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工亡职工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这些待遇均无法直接转移给非直系亲属。
【相关法条】
1.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2. 同样,《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也明确规定:“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得低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免征利息税。个人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
这里的“近亲属”通常指的是工亡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等直系亲属,而非广义上的非直系亲属。非直系亲属不能接受工伤保险的转移。
离职并不影响劳动者在其在职期间因工伤所应享有的保险权益,但实际操作中可能涉及到具体的申请流程与材料准备,建议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向当地社保部门咨询,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作为企业也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积极履行对离职员工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义务。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法务为您解答了关于“离职后工伤保险权益如何处理”的问题,如需更多法律帮助,请前往大律师网进行咨询。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