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专题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单位对十级伤残员工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来源:专题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19 浏览:
导读:对于被认定为十级伤残的员工,单位需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及其他相关赔偿。具体赔偿标准涉及到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医疗费用、停工留薪期待遇以及可能的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的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单位对十级伤残员工的赔偿标准是什么?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十级伤残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如果职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由各地方人民政府规定。

此外,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包括但不限于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到统筹城市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等。

另外,《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也规定,对于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除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外,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以保障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1.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三十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

十级伤残员工能否要求单位调岗或减轻工作强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工伤保险条例》中,对因工致残职工的权益保护有着明确的规定。十级伤残员工属于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他们享有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权利,并且单位应当根据其身体状况和劳动能力进行合理安排。

具体到能否要求单位调岗或减轻工作强度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至十级伤残的,如果难以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应为其安排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工作岗位;同时,《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也规定,在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经用人单位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需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对于因工受伤的十级伤残员工,一般情况下不适用解除合同的情形,而更倾向于采取调岗、减轻工作强度等措施来保障其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

1. 《工伤保险条例》(2010年修订)第三十六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8年修正)第四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十级伤残员工有权要求单位调岗或减轻工作强度,单位应积极履行其法定职责,为员工提供适合其身体状况的工作条件和环境。

对于十级伤残的员工,单位应依法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并承担相应的医疗费用及停工留薪期待遇。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还需按照地方规定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赔偿数额应结合当地政策和员工实际工资水平计算。建议单位在处理此类事务时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同时也建议员工及时寻求专业法律援助,确保自身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是您获取法律知识的必备工具!在这里,您可以关注3万+注册律师的日常科普,了解最新的法律动态。遇到法律问题?点击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他们将为您提供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