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非法集资案被判刑后,还能否追讨投资款项?
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非法集资行为属于犯罪,犯罪分子应当对其犯罪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承担赔偿责任。这意味着,投资者有权向犯罪者索赔。
2. 如果被告的财产已被用于抵偿其他债务或被没收,或者其财产不足以偿还所有投资者,那么投资者可能只能按照比例获得赔偿。
3. 此外,如果涉及的非法集资平台已经破产,投资者还可以通过破产清算程序来尝试追讨投资。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二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五十三条:管理人或者债务人依照本法规定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因合同解除而取得损害赔偿。
如何认定参与非法集资的主观故意?
认定参与非法集资的主观故意主要基于行为人的认知和意图。主观故意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触犯法律,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间接故意则是指行为人明知其行为可能会导致非法集资的结果,但对此结果采取了放任的态度。
在非法集资案件中,如果行为人明知自己参与的集资活动未经合法批准,或者明知集资方式、承诺回报等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但仍积极参与并从中获利,那么就可以认定其具有主观故意。此外,如果行为人对集资活动的风险和合法性存在明显的忽视或漠视,也可能被视为间接故意。
【引用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认定非法集资犯罪时,应当综合考虑行为人的明知程度、手段方法、对事实的认识情况等因素。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了非法集资的定义和构成要件,其中涉及到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以上分析和依据表明,认定参与非法集资的主观故意需要结合具体行为和相关证据,通过司法程序进行判断。
虽然投资者在非法集资案被判刑后有权利追讨投资款项,但由于实际情况复杂,可能需要通过司法途径,如民事诉讼或破产清算等手段进行,且能否成功追回、能追回多少,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被告的财产状况、债权人的数量以及法院的判决等。建议投资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寻求专业法律援助,以最大化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因非法集资案被判刑后,还能否追讨投资款项”的问题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遇到复杂的法律问题,欢迎登录大律师网进行在线咨询,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服务。祝您生活顺利!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