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2024年中止执行有期徒刑对假释有何影响?

发布时间:2024-03-14 10:25:02 浏览:0
  中止执行有期徒刑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对假释产生影响,主要体现在罪犯的服刑表现评估、假释资格审查以及实际假释决定等方面。具体影响需结合法律规定和个案情况进行分析。

中止执行有期徒刑对假释有何影响?

根据我国刑法及监狱法的相关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附条件地予以提前释放的一种制度。而中止执行有期徒刑通常发生在罪犯患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其他法定情形下,此时虽然罪犯不在监狱内执行刑罚,但其刑期并未因此终止计算。

1. 服刑表现评估:中止执行期间,罪犯的行为表现、遵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的情况等同样会作为假释时的重要参考依据。若罪犯在中止执行期间表现良好,积极治疗并改正错误,有利于其获得假释。

2. 假释资格审查:中止执行有期徒刑并不直接导致失去假释资格,但在审查是否符合“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假释条件时,司法机关将综合考虑包括中止执行期间在内的全部服刑情况。

3. 实际假释决定:如果罪犯在中止执行期间出现违反相关管理规定或再次犯罪行为,则可能对其假释申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取消假释资格。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规定等相关司法解释,对假释和中止执行的具体条件和程序进行了详细规定。

有期徒刑执行中止的法定事由有哪些?

有期徒刑执行中止,是指在有期徒刑判决生效后、刑罚执行期间,由于法定事由的发生,经法定程序决定暂时停止执行剩余刑期的一种刑罚执行制度。这主要是考虑到某些特殊情况下,犯罪分子的社会功能以及人道主义关怀,同时也为了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法律权威。

根据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有期徒刑执行中止的法定事由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罪犯在执行期间身患严重疾病,短期内有死亡危险,或者因病丧失行为能力,无法继续执行刑罚。这是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对于身体状况极度恶劣以至于无法承受监禁生活的罪犯,可以申请中止执行。

2. 罪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这是对女性罪犯及婴幼儿权益的特别保护。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下列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三)在抗御自然灾害或者排除重大事故中,有突出表现的;(四)对国家和社会有其他重大贡献的。”

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也规定:“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另外,《监狱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监狱可以提出暂予监外执行的建议:(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综合上述法规可以看出,虽然没有直接明确“有期徒刑执行中止”的表述,但通过“暂予监外执行”的相关规定,实际上涵盖了有期徒刑执行中止的适用条件。

中止执行有期徒刑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假释的决定,罪犯在中止执行期间的表现与行为对其能否成功获得假释具有重要影响。即使在中止执行期间,罪犯也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改造,以提高获取假释的可能性。同时,司法机关在审理假释案件时,也将全面考量这一阶段的实际情况。

【温馨提示】法律问题困扰着您?不要担心!在大律师网上,您可以找到3万+注册律师,他们会日常科普法律干货,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法律。同时,您还可以通过一对一快速咨询律师,获得专业的解决方案。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