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2024年成立招摇撞骗罪在主体上的限制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4-03-20 09:30:54 浏览:0
  成立招摇撞骗罪的主体存在一定的限制,主要体现在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行为目的以及身份特征等方面。该罪名主要针对的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特定身份进行诈骗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并且其行为必须满足冒充特定身份并以此为手段实施欺骗以获取非法利益这一核心构成要件。

成立招摇撞骗罪在主体上的限制有哪些?

根据刑法的规定,招摇撞骗罪的主体要求行为人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即年满16周岁并且精神正常的人。此外,行为人在犯罪时需有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它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的身份,并以此身份进行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骗取财物或获取其他非法利益。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这意味着,招摇撞骗罪的主体特指那些故意冒充特定身份的人,而非真实拥有这些身份者利用自身职务便利进行的诈骗行为,这是本罪主体上的重要限制。

招摇撞骗罪的主体范围是什么?

招摇撞骗罪是指行为人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具有特定身份的人,进行诈骗,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本罪的主体范围主要是自然人,即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成年人。具体而言,只要行为人有意识地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它具有特定身份的人,并基于此种虚假身份进行欺骗活动,都有可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从犯罪构成要件来看,主体必须具有刑事行为能力和故意犯罪心态,即明知自己并非所冒充的身份,却故意以此为手段进行欺诈活动,以骗取他人信任并获取非法利益。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该条款明确了招摇撞骗罪的主体是实施冒充行为并以此进行诈骗的自然人,且对于冒充特定身份如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尤其是人民警察的,将受到更严厉的处罚。

法人能否作为招摇撞骗罪的犯罪主体?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招摇撞骗罪是指以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其他身份进行招摇撞骗的行为。犯罪主体通常为自然人,即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个体。法人虽然在民法上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够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但在刑法领域,法人并不具有实施故意犯罪的能力,因为法人不能直接实施具体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仍然是自然人。

但是,法人可以通过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员或其他员工实施相关行为,如果这些自然人在代表法人或执行职务过程中,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其他身份进行招摇撞骗,尽管表面上看似乎是法人行为,但实际上构成犯罪的仍是实施具体行为的自然人。对此,刑法将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而非法人本身。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以及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

结合以上条款,法人并不能作为招摇撞骗罪的犯罪主体,但当法人内部人员在履行职务过程中实施了招摇撞骗行为时,将依法追究该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并可能对法人进行罚金处罚。

招摇撞骗罪在主体上的限制主要包括刑事责任能力的要求以及冒充特定身份实施诈骗这两点。在实际案例中,法院在认定招摇撞骗罪时会严格审查被告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上述主体条件,只有当被告人满足所有法定要件时,才能对其定罪量刑。对于此类犯罪行为,我国司法机关一直保持严厉打击的态度,旨在维护社会秩序和公信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温馨提示】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了解法律知识是必要的。当您需要委托专业律师时,欢迎访问大律师网,我们将为您找到本地经验丰富的律师,为您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支持!

法律讲堂相关文章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4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