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手机站 |
律师黄页 | 会员中心 | 微办案APP
刑事法律常识
刑事法律常识
公司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民事法律常识
经济法律常识
非诉讼法律常识
涉外法律常识

侵占罪中的数额大小如何认定?

发布时间:2024-03-20 12:04:55 浏览:0
  侵占罪中的数额大小,是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以及量刑轻重的重要依据。根据刑法规定,侵占罪的数额认定需结合具体案件事实,包括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数额、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

侵占罪中的数额大小如何认定?

在刑法中,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行为。其中,“数额较大”是构成侵占罪的关键要素之一。

对于“数额较大”的具体认定,《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有明确的规定。例如,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一般是指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数额巨大”则指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但各地可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司法实践情况,在此幅度内确定本城市的具体数额标准。

同时,除了单纯考虑数额外,还需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恶意(如是否存在贪利动机、是否主动归还等)、侵占行为的社会影响以及造成的实际损失等多种因素来综合评判。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对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的侵占罪中“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执行。

侵占罪的主观故意如何判定?

侵占罪的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侵占行为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侵犯他人财产权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具体判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明知属性:行为人对所侵占的财物具有明确的认知,即知道该财物属于他人所有而非自己所有。例如,行为人不能以误认为财物属于自己为由,否认其主观故意。

2. 直接故意或间接故意: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积极追求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结果;间接故意则表现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他人财物被非法占有的后果,但对此持放任态度。

3. 持续性占有状态:在侵占过程中,行为人不仅在最初获取财物时存在主观故意,而且在其后的持续占有、使用、处分财物的过程中,也始终明知该财物不属于己有,此亦可证明其主观故意。

【相关法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占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规定,对于侵占罪的主观故意认定,应当结合行为人的认知状况、行为表现、占有财物后的行为态度等综合因素进行判断。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会结合上述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通过对全案证据的审查和事实的查明,来确定行为人是否具备侵占罪的主观故意。

侵占罪中的数额大小认定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不仅需要参照相关司法解释中设定的具体数额标准,还要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行为后果以及社会影响等因素进行全面评价。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律师和法官需要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公正、公平地进行判定。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在线咨询
找律师

*上万名律师在线权威解答

公众号 手机站
公众号 - 大律师网(Maxlaw.cn) 手机站 - 大律师网(Maxlaw.cn)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商务合作

地 址:厦门市软件园二期望海路59-1号803室

全国律师咨询热线电话

400-668-6166

Copyright © 2008-2025 大律师网 版权所有
国家信息产业部备案: 闽ICP备08005907号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6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