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借贷合同有哪些必要条款?
1. 身份信息:合同中应明确记载借贷双方的真实姓名(或名称)、身份证号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联系方式及住所等信息,以便于确定合同主体及其权利义务。
2. 借款金额:清晰写明借款的具体数额,包括大写和小写两种形式,防止因金额表述不清产生纠纷。
3. 借款期限:明确借款起始日期和到期还款日期,以及可能存在的展期或提前还款等情况的处理规则。
4. 借款利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应明确约定借款利率,且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保护上限。
5. 还款方式:详细说明如何偿还本金和利息,包括一次性还本付息还是分期偿还,以及具体的还款计划和时间安排。
6. 违约责任:规定如果一方违反合同约定应当承担的责任,如逾期利息、损害赔偿金、解除合同等。
7. 其他条款:根据实际情况,合同还可以包含担保条款、争议解决方式、合同生效条件等其他内容。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96条规定:“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服务费、逾期利息等问题做出了具体规定。
仅有转账记录能否认定为借贷关系成立?
在司法实践中,仅有转账记录并不足以直接认定为借贷关系成立。借贷关系的成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要件:一是存在借款合意,即双方有明确的借款和还款的意思表示;二是实际交付了借款款项,即借款人收到了出借人的钱款。
转账记录可以作为证明款项交付的事实依据,但它不能单独证明该笔款项的性质就是借款。因为转账行为可能基于多种法律关系,如赠与、投资、还款、支付货款等,并非所有的转账都代表借贷关系。在没有其他证据佐证的情况下,仅凭转账记录难以确定双方存在借贷关系。
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 这表明借贷关系不仅要有借款的合意,还需有借款的实际交付。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修正)第十五条提到:“原告以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为依据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依据基础法律关系提出抗辩或者反诉,并提供证据证明债权纠纷非民间借贷行为引起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据查明的案件事实,按照基础法律关系审理。”
若欲认定为借贷关系,除转账记录外,通常还需要结合借款合同、借条、微信聊天记录、短信记录、电话录音等能够反映双方存在借款合意的相关证据进行综合判断。
书面借贷合同的制定需严谨细致,各项条款都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执行力。在签订借贷合同时,建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以充分保护自身合法权益,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