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主要依据以下四个方面:
1、医疗行为是否有违法性,即是否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
2、是否有损害事实存在,即患者是否受到了人身权利的侵害,包括健康权、身体权等。
3、医疗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即医疗行为是否是导致患者受到损害的原因。
4、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即是否违反了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包括是否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等。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医疗事故民事责任的承担比例是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患者的实际损害情况来确定的。
一般来说,一级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承担比例为100%,即医疗机构需要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二级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承担比例为80%至90%;三级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承担比例为60%至80%;四级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承担比例为20%至60%。
此外,根据医疗事故责任程度的不同,民事责任承担比例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完全责任的承担比例为100%,主要责任的承担比例为60%至90%,次要责任的承担比例为20%至40%,轻微责任的承担比例一般不超过10%。
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三十六条
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一)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赔偿全部损失的100%)
(二)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60-90%)
(三)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赔偿全部损失的20-40%)
(四)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赔偿全部损失不超过10%)
实践中还存在对等责任:即医、患双方各负担50%.责任程度的不同,对于赔偿数额的影响较大,显不了过错程序与承担责任一致的原则,比原《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确定的只要鉴定为事故不考虑责任程度一律承担100%赔偿的内容较为公正、合情合理。
以上是关于“2024如何认定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的内容,大律师网法务已经在上文中进行了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要是您在这方面还有疑问的话,可以直接来电咨询我们大律师网的在线律师。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