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诉讼时效是多久?
根据《专利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对于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遵循的是诉讼时效三年的原则。这意味着,如果专利权人或与该专利有利害关系的人在发现侵权行为后三年内未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除非存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等法定情形,否则其起诉请求将不再受到法律保护。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十四条规定:“侵犯专利权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自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三条规定:“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超过三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继续,在该起诉时尚在法定保护期内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未超过诉讼时效。”
版权侵权案件追溯期是多久?
版权侵权案件的追溯期限,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并无统一、绝对的诉讼时效限制。版权侵权属于民事侵权行为,一般应适用《民法典》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但是,版权侵权行为可能是一种持续性或反复性的行为,对于此类侵权行为,每次侵权行为都可能产生一个新的诉讼时效起算点。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明确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这表明,对于一般的版权侵权行为,权利人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以及侵权人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
2. 对于持续性或反复发生的版权侵权行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继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版权侵权案件的追溯期并非固定不变,一般情况下,权利人应当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后的三年内提起诉讼。但对于持续侵权行为,尽管诉讼时效为两年,但若侵权行为在起诉时尚未停止,法院仍会考虑侵权行为的全部过程,从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来计算损害赔偿数额。同时,上述诉讼时效的适用不影响权利人在时效期间届满后仍然享有要求侵权人停止侵权、消除影响等请求权。
对于实用新型专利权人来说,一旦发现侵权行为,应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务必在知道或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三年内启动诉讼程序,以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影响到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遇到相关问题建议及时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精准的法律意见和策略指导。
〖温馨提示〗大律师网,拥有超过3万+注册会员律师,为您提供高效解决问题的可靠平台。点击下方按钮在线咨询,我们将免费为您推荐专业律师,让您从容面对各种困难。选择大律师网,信任我们的团队!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