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讯 >> 头条新闻 >> 新闻详情

2024年何种条件下,受贿罪可减轻处罚?

来源:头条新闻 大律师网 时间:2024-03-22 浏览:
导读:在刑法中,受贿罪被视为一种严重的职务犯罪,但根据特定条件和情节,被告人可能得到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本文将解析何种条件下受贿罪可减轻处罚。

何种条件下,受贿罪可减轻处罚?

受贿罪的量刑应综合考虑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社会危害程度以及悔罪表现等因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以下情形可能导致受贿罪的处罚得以减轻:

1. 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即自首:如果行为人在犯罪后主动向有关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自己的受贿行为,根据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积极退赃,尽力挽回损失:行为人在案发前或案发后积极退还全部或者大部分贿赂财物,有效防止或者减少了犯罪结果的发生,依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可以从轻处罚。

3. 如实供述并提供重要线索,帮助侦破其他重大案件:此种情况符合刑法第六十八条规定的立功表现,可以视情况减轻处罚。

4. 具有法定的酌定量刑情节,如初次犯罪、认罪态度良好、积极配合调查等,法院在量刑时也可以考虑予以减轻处罚。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款:犯第一款罪,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真诚悔罪,积极退赃,避免、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八条: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实际案例中的适用难点有哪些?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在实际案例中,适用难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行为主体认定:本罪行为主体包括两类,一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二是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准确界定“关系密切”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结合具体的社会交往、利益关联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2. 利用影响力认定:利用影响力的关键在于,是否确实利用了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地位形成的影响力。实践中,可能存在间接、潜在的影响因素,难以直接证明被告人是否实际利用了影响力。

3. 不正当利益认定:对于“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认定也是难点之一,这要求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所谋取的利益性质进行深入审查和公正评判,同时还需要查明是否存在权钱交易等实质性违法事实。

4. 证据收集与固定:由于利用影响力受贿行为往往较为隐蔽,涉及的关系复杂,在侦查阶段搜集、固定足以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的证据难度较大。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在司法实践中的难点主要集中在主体身份的认定、影响力的实际利用、不正当利益的判定以及证据的收集固定等方面,这些都需要审判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结合具体案情进行细致严谨的审查和认定。

如何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的行为?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的行为。此外,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上述行为的,也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的行为,需满足以下要素:

1. 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以及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

2. 利用影响力:即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

3. 为请托人谋取利益:且这种利益往往是不正当的。

4. 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这是犯罪的目的和结果。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八条之一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同时,第388条之一第2款进一步规定了离职国家工作人员及其近亲属、关系密切人利用影响力受贿的情形,同样依照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受贿罪是否能够减轻处罚,取决于被告人具体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在面对此类犯罪时,我国司法系统既坚持依法严惩,又注重教育挽救,以实现公正与人道的统一。但无论如何,预防和打击受贿犯罪的根本途径仍在于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和廉洁自律能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温馨提示: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别,因此遇到法律问题时,建议尽快咨询专业律师。大律师网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汇聚了全国各地3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您可以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省心!

版权声明:以上文章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或错误请向大律师网提交信息,我们将按照规定及时处理。本站不承担任何争议和法律责任!

平台在线10W+律师,平均回复时间3分钟

遇到法律问题,上大律师网在线咨询律师!快速提问,分分钟帮你解答法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