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164条对行贿罪的追诉时效如何规定?
刑法对追诉时效的设定旨在限制国家的追诉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对于行贿罪,其追诉时效的计算始于犯罪行为发生之日。如果在追诉期限内,司法机关未发现犯罪或未开始侦查,那么在期限届满后,不得再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诉如果犯罪行为在追诉期限内被发现并开始侦查,那么即使期限已过,仍可继续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7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第164条则规定了行贿罪的刑罚,根据具体情节,法定最高刑可能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适用十年的追诉时效。
行贿罪中的“财物”包含哪些具体内容?
刑法中,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这里的“财物”不仅限于金钱,还包括其他各种有经济价值的物品或者权益。根据我国刑法的解释和司法实践,"财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实物财产:如现金、金银珠宝、房产、车辆、贵重艺术品等有形的物质财产。
2. 虚拟财产:如电子货币、游戏币、虚拟物品等在特定领域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财产。
3. 权益:如股票、债券、债权、股权、期权、版权、专利权等财产性权益。
4. 服务:如提供旅游、娱乐、宴请、住宿等非物质性利益。
5. 其他形式的利益:如提供工作机会、升学名额、医疗资源等。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2.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6〕9号):“财物,包括货币、物品和财产性利益。财产性利益包括可以折算为货币的物质利益如房屋装修、债务免除等,以及需要支付货币的其他利益如会员服务、旅游费用等。”
以上规定表明,行贿罪中的“财物”涵盖了广泛的范围,不仅限于传统的实物财产,也包括各种形式的财产性利益和服务。在实际案例中,是否构成行贿罪,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行贿罪与受贿罪有何关联和区别?
行贿罪和受贿罪是刑法中关于腐败行为的两种主要犯罪类型,它们在本质上都涉及到公权力的滥用和金钱或其他利益的交换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的角色和行为方式。
1. 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行为人是主动提供财物的一方,目的是获取不应得的利益。
2. 受贿罪:则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在这里,国家工作人员是被动接受财物的一方,他们利用公权力换取私人利益。
两者的关联在于,行贿和受贿通常是相互关联的行为,一方的存在往往需要另一方的配合。在实际案例中,如果只有行贿而没有受贿,或者只有受贿而没有行贿,那么犯罪行为就无法成立。
相关法条: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行贿罪,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
这两条法律规定了行贿罪和受贿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和行为方式,为司法实践中认定这两种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根据刑法的其他相关规定,无论是行贿还是受贿,情节严重的都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甚至死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刑法对行贿罪的追诉时效规定较为灵活,会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进行调整。在实践中,这既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也保证了司法的有效性。对于涉及此类犯罪的行为,无论何时发现,都应积极寻求法律援助,以便正确理解并应对可能的法律责任。
温馨提示:根据当前问题的经验总结,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审判尺度上可能存在一些差异。因此,当您遇到法律问题时,我们建议您尽快寻求专业律师的咨询。大律师网作为您身边的法律服务平台,拥有3万+高效率、服务评价好的专业律师团队,您可以直接在线咨询我们,省时又省心!
大律师网合作律师